西双版纳勐海普洱茶哪些产区

2025-01-08 12:40:22 创始人 阅读 0

勐海普洱茶茶区简介

位于中国云南省西双版纳州的勐海,是历史悠久的普洱茶产区之一,特别是清朝末年,普洱茶制作技术从普洱地区向南传播到义邦、义乌、勐海之地。

早年,勐盖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政治经济条件,成为茶叶贸易的主要中心。
当年20世纪50年代,勐爱茶厂不仅在县内建立了收购站,还扩展到精工、勐腊两县,同时开始加工鲜叶,进行茶叶的催芽和精制。
本区茶区面积广阔,覆盖兰康河南岸的西双版纳地区,包括金贡、巴达、布朗山、半藏、那诺山、勐龙、勐松、勐阁等茶区。
这里气候低纬度、中海拔、气温稍高、雨量充沛,出产茶味浓、香气浓郁、酸度高的优质茶叶。
比如勐盖茶厂生产的1992高山普洱生饼、7542-水蓝印等众多名茶品牌,都保证了这里的茶叶品质。
纳努诺山作为茶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格朗格,拥有丰富的茶树资源。
始建于1923年,是云南省第一个茶业试验场,这里展示了悠久的茶传统。
南女山的茶树王已有800多年的历史,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树之一。
哈尼族是农吉尼族长辈世代相传的结果。
南桥(蒙西)、宁江等地的茶区也各具特色,如纳糯山年产茶叶可达数千吨,勐海县四大茶山布朗山等。
西顶山、巴达山,虽然古书上没有详细记载,但却为世人所熟知。
作为历史悠久的茶厂,勐爱茶厂拥有2万公顷茶园,年产量高达7500吨。
产量超过9.5万吨,在普洱茶行业中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勐海主要普洱茶产区之:南糯山古茶山

南糯山古茶山,是勐海最大的普洱茶产区,位于勐海区东部,隶属于勐海区格朗河镇,距勐海区20多公里,与景宏市接壤。
东、南、西北部为猛魂镇。
与勐海镇接壤,北抵流沙河,与勐松镇隔河相望。
南糯山古茶山已有1700多年悠久的产茶历史!南糯山古茶山,是勐海最大的普洱茶产区,拥有面积12000亩的古茶园。
古茶树生长旺盛,密度高。
古茶园的土壤以红壤为主,典型植被有西瓜树、红毛树、花皮树、梧桐草、三叶草等,形成了植被丰富、植物区系良好、生态系统良好的自然环境。
在长期的生茶生产过程中,古茶山的茶农想尽办法有效地保护和妥善利用古茶树资源,保持了园林大面积的古茶树的生命力。
所有品种均属普洱茶。
孟海区南糯山平均海拔1400米,山高谷深,植被茂密,具有最适合大叶茶树生长的生态环境。
在云和雾中。
茶叶的品质非常好。
这里自古就是澜沧江的下游。
盆地西岸是著名的古茶山,是高端产品的重要原料来源地。
优质普洱茶。
相传,南糯山茶树种植始于三国时期。
诸葛亮南征至唐朝南诏时期,传授茶种和栽培技术,南糯茶山就是他的祖师。
布朗人(濮人、濮夷)种植和利用茶树。
1100多年前,布朗族的祖先离开南糯山,留下的茶树被后来迁徙的摩尼族继承。
据当地摩尼族世代相传,他们从摩江迁徙到南糯山定居,已经有57代了。
千百年来,尼族人保护、利用南糯山茶树,并不断种植、改造,使南糯山茶叶产量不断增长。
到了清代,南糯山茶园面积达15000余亩,年产干茶300多吨,运往勐海、义乌等地加工成各类普’。
按下。
呃不同。
茶叶,然后销往国内和国际。
清末民初,由于社会动荡、财政收入不佳、赋税重等诸多因素,江北六大茶山同时衰落。
之后,澜沧江以南的车(黎)、佛(海)、南(乔)茶区逐渐成为茶叶生产中心。
其中,南糯茶山的地位日益凸显。
生产的茶叶被ManhHai的许多茶店购买加工成多种紧压茶,经缅甸、印度等国销往西藏,或销往东南部。
亚洲通过缅甸和泰国。
1938年,商人回白孟玉在云南省财政厅的支持下,在南糯山建立了“四普茶业实验场”。
从省内外招募了一批技术人员进行茶叶种植、冲泡试验。
建立南糯山茶田和茶厂,首次开辟新茶园1100亩。
云南的揉捻机、切茶机、烘焙机都是从印度购买的,比如烘干机,买鲜叶或者晒干的绿茶,加工成红茶、普洱茶然后销往国外。

1951年8月,云南省茶叶研究所在南糯山成立。
研究所接管了原南糯茶场和工厂,开展茶叶科学实验研究、技术示范和推广、技术培训并组织当地宗尼群众参与。
原有废弃茶园得到复垦,南糯山茶叶生产迅速恢复。
1953年,南糯山茶叶产量恢复到62.5吨,1958年增至193.1吨。
同时,通过培训和示范,和尼人民掌握了科学、系统种植、植保、加工等一定的茶叶生产实用技术。
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省茶叶研究所、孟海区茶叶办公室等单位先后在南糯山实施了茶叶经济生态村、省茶叶综合展示区和国茶星火计划,并建立了新的茶叶基地。
茶叶展区。
5000余亩高产茶园,密植。
到2004年,南糯山村茶叶产量达到800多吨,成为云南第一产茶村。
脱贫致富之道。
南糯古茶山至今仍保存着许多珍贵的古茶树资源。
20世纪50年代初,南糯山遍地可见许多直径30多厘米、高3-5米的大茶树。
其中,1951年12月,省茶叶研究所褚鹏举带头。
猎人须尼克服重重障碍,深入山洞,在根部发现了一棵高5.5米、树干直径1.38米的古茶树。
这棵古茶树虽然树龄很大,但茎叶繁茂,被誉为“茶树之王”。
南糯山发现茶树王的消息开始在中国传开,但由于当时路途艰险,很少有人去参观茶树王了。
1954年,著名植物学家蔡希涛考察南糯山,周鹏举带路来到“茶树之王”所在地。
1957年,国内茶界的众多专家、教授、学者不远万里、不辞辛苦,与云南省茶叶研究所的科技人员一起到达南糯山,进行了全面的考察论证。
多学科方面。
关于茶树王,最后保守地认为茶树王已有800多年的树龄,是“古栽培茶树王”。
这是中国人民最先拥有的活生生的证明。
茶树的种植和使用贯穿了人类历史,为人类做出了巨大贡献。
茶树王的名声也迅速传遍全国。
20世纪80年代中期,随着通往茶树王所在古茶山的道路的修建,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和游客来到南糯山考察、探索、参观。
国王,希望能亲眼目睹茶树王的风采。
1990年12月,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佛教协会主席赵朴初也专程到南糯山瞻仰茶王。
2002年5月8日,省茶叶研究所所长张军、勐海区茶办主任曾云荣等人在南糯树的密林中发现了一株古老且栽培相对较好的古茶树。

树高5.3米,树冠直径9.35米,树干基部直径76厘米,胸高直径40厘米,主干有6个分枝,树干开放,宽度较宽。
是大叶柳芽茶树种,树龄相当于茶树之王。
这是南糯茶山悠久产茶历史的又一活生生的证明。
勐海普洱茶区主要分布在:格朗河、勐魂、布朗山、勐松、勐旺以及较大的城镇包括南糯山古茶园、板章古茶园、和开古茶园等。

勐海主要普洱茶产区之:贺开古茶山

勐海普洱茶主产区和开古茶山,本文为您介绍勐海普洱茶主产区和开古茶山的基本概况,以及和开茶树之王。
古茶山!和开古茶山是勐海普洱茶的主产区,位于勐海县东南部勐魂镇和开村委会境内。
北接著名的古茶山和南糯山茶园。
东有拉达猛水库,西有富王猛水库。
浑坝子是西双版纳省连片面积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茶山之一。
海拔高度在l400-l700米之间。
这里群山连绵,山谷交错,气候温暖,阳光充足,雨量充沛,土壤肥沃。
土壤以红壤为主,茶山区植被丰富,有南瓜、红羽树、花皮树、梧桐草等多种植物,创造了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
勐海普洱茶的主要产区是古老的河开茶山。
古茶园“河开村委会”主要分布在曼麦、曼弄老寨、曼弄新村三个拉祜族村落。
古茶园土地集中、相连。
古茶园正面投影面积5.27平方公里。
由于古茶园所在的山体平均坡度在30度以上,实际面积为6030平方公里。
古茶园占地7240亩,其中曼麦村主要占地4200亩。
均为普洱茶种。
古茶树平均密度通常为132棵/亩左右,基周约0.82米,树宽约3×2.5米,平均树高2.5米。
平均亩产30公斤。
管理上不使用化肥、农药,只清除茶园内高草。
海拔1600米的满农心与老寨交界处,生长着10多棵大茶树。
其中一株较大的古茶树,树形高达3.8m,宽1.8m。
该树树径7.3×6.55米,基周212厘米,树龄约1300年,被当地人称为“茶王”。
古茶树生长在自然的生态环境中,村边树木茂盛,成荫成荫。
有的则生长在村民房前屋后。
古茶树生长旺盛,形成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茶在林中,茶在村中”的古茶园景观,吸引了更多的人。
领略和开古茶园的独特魅力。
勐海普洱茶区主要分布在:格朗河、勐魂、布朗山、勐松、勐旺以及较大的城镇包括南糯山古茶园、板章古茶园、和开古茶园等。

勐海主要普洱茶产区之:贺开古茶山

和开古茶山:西双版纳的绿色宝地

和开古茶山,位于云南省勐海县东南部,是勐海县普洱茶主要产区之一。
毗邻南糯山茶区,周围有拉达猛水库、猛魂坝子。
海拔约1400-1700米,地理环境得天独厚。
气候温暖,阳光充足,雨量充沛,土壤以红壤为主,植被丰富,有西瓜树、红毛树等,形成生态平衡的自然家园。

河开古茶山最佳区域主要集中在曼麦拉祜村、曼弄老村、曼弄新村,面积约7240公顷,其中古茶园曼麦村的房子尤为重要。
这个古老的茶园以普洱茶为主。
古茶树平均密度较高,平均每亩树宽约132株,足见这片土地悠久的历史。
茶园的管理遵循自然生态原则,不使用化肥和农药,仅进行适度修剪。

古茶树生长在茂密的森林和村庄周围,形成了“林中茶、田园茶”的独特景象,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这片原始而美丽的茶园风光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探索河开古茶山的古老魅力和生态价值。

勐海地区普洱茶种植区分布广泛,包括格朗河、勐魂、布朗山、勐松、勐泉等村寨,其中南糯山古茶园、河开板章茶古园古茶园等景点都是不容错过的茶文化景点。

相关推荐